1月初,在湄洲湾斗尾港外走马埭码头,福建口岸首船混合碳四出口业务顺利完成,标志着我省在石化产业国际贸易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近年来,福建海事部门㊣采取“通新货□□、选好船□□、强应急”措施,助力我省新型海运化✅工产品合规运输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,为福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。
福海创石化有限公司销售部业务经理刘剑虹说:“海事部门帮助公司解决重芳烃海运难题,从原来的陆运转为海运,仅此一项就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近50%,2024年累计为企业节省物流费用约2000万元。”
随着福建石化产业蓬勃发展和转㊣型升级,新型化工产品不断面世。一方面,泉港□□、泉惠□□□□、古雷等㊣石㊣化园区生产✅的混合碳五□□□□、碳九芳烃□□、重芳烃□□□□、裂解萘馏分□□、二甲苯/乙基苯(10%或以上)混合物等化工产品有大量外运的需求。另一方面,由于海运相关公约规则和法规的货品名录存在空白和“堵点”,这些产品无㊣法安全出海,只能依靠陆路进行外运。
“按照公约和法规,这些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完成分类评估后才能进行海上运输。”福建海事局危防处副处长陈小明介绍,近年来涌现的新型化工品并未列入《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》等规则的货品名单,加上码头无相㊣应资质,无法进行海运装卸作业,因此只能依靠汽车进行陆路运输。
相对陆运而言,海运成本低,承载量大,对于企业降本增效十分有利。福建海事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,合力破解新增货品的海运难题。
“通过深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㊣司□□□□、福建联合石化㊣有限公司□□□、福海创石化有限公司□□、古雷石化有限公司㊣等炼化企业调研,我们摸清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情况□□□□、货物生产工艺和水上运输需求,建立了水路运输危货数据库。”陈小明说,实现海运的第一步是出具分类评估报告,“我们指导企业㊣编制货物安全技术说明㊣书,向评估方提供要求的特性数据,企业半年内成功获得评估报告,迈出货物适运关键一步。”
把好码头适靠关口,疏通㊣出港堵点。危险化学品要求码头要有相应的作业资质,海事部门指导码头企业向港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,将新增货种纳入《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》,成功疏通了堵点。同步指导企业编制新型化工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,合理增配危化品应急防护装备□□、吸附材料□□□□、检测探测仪器等设施设备,保障新增货品装卸运输安全与稳定。
新型化工产品要求由特种船舶承运,畅通“最后一环”,就是船舶适装。在海事部门㊣的协调下,中国船级社等船舶㊣检验机构将新型化工品列入拟载运船舶的《适装证书》货品表,助力船舶满足载运条件。“新型✅化工产品需要由船型□□□□、舱型□□□□、蒸气控制等安全技术条件适配的化学㊣品船舶进行运输,对船舶安全技术要求高,我们升级服务,深入推进实施货主(码头)高质量选船机制。”陈小㊣明表示,目前福建辖区已经实现㊣高质量选船100%全覆盖。同时,对载运新㊣货品船舶提供VTS交通服务□□□□、专项㊣护航等,保障船舶安全进出港。
近两年,我省已有5类新型化工产品顺利通过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的分类评估,打通评估适运□□、码头适靠□□□□、船舶适㊣㊣装全链条,实现合规□□□、便捷的常态化水路运输。2024年,福建辖区累计保障船载新型化工品228艘次□□、94.68万吨安全进出港。
此外,福建海事部㊣门还推出18项优化营商环㊣境措施,涉及通航环境□□、要素保障□□□、绿色发展□□、应急保㊣障等,为福建石化产业“保驾护航”。2024年,全省共保障散装液体危✅险货物船舶进出㊣港10280艘次□□□、吞吐量7411.4万吨。其中,散装液体㊣化学品船舶进出港2990艘次□□、同比增长11.7%,吞吐量1141.2万吨□□□、同比增长4%。
随着中沙古雷乙烯项目□□、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□□□□、万华化学福清江阴项目□□□□、永荣科技莆田石门澳项目等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,化工品海上运输量必将持续上升上盖工程。“我们将持续做好政企联动,根据企业需求探索创新监管服务举措,保安全□□□□、保畅通,继续为福建石化产业作贡献。”福建海事局危防处处长周文庆说。